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分析模式介绍

2025-10-10

  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通过测量颗粒对激光的散射信号反推粒径分布,其分析模式可根据样品特性选择,主要分为通用模式、单峰模式和多峰模式,具体介绍如下:
 
  一、通用模式
 
  适用场景:颗粒粒度分布较宽的样品,如磨料粉体、乳液颗粒等;特征未知的样品颗粒分析也选此模式。
 
  特点:
 
  覆盖范围广,可同时分析多粒径段颗粒。
 
  对复杂分布样品兼容性强,但可能牺牲部分窄分布样品的精度。
 
  案例:分析氧化铝粉体时,通用模式能完整呈现其宽分布特性,避免因模式选择不当导致的信息缺失。
 
  二、单峰模式
 
  适用场景:颗粒粒度分布范围不超过10倍的样品,如0.1-1μm、1-10μm、10-100μm等窄分布颗粒。
 
  特点:
 
  针对窄分布样品优化,提高测试精度。
 
  若样品实际分布较宽,可能因模型不匹配导致结果偏差。
 
  案例:分析单分散性氧化铝颗粒时,单峰模式能准确描述小粒径范围内的分布,而通用模式可能因覆盖范围过广而降低精度。
 
  三、多峰模式
 
  适用场景:样品中存在两个或以上明显粒径峰的情况,如混合颗粒或团聚体。
 
  特点:
 
  可分离并量化不同粒径峰的贡献。
 
  对设备分辨率和算法要求较高,需确保各峰间无重叠干扰。
 
  案例:分析含纳米颗粒和微米颗粒的混合样品时,多峰模式能清晰区分两级分布,而单峰模式可能将混合峰误判为单峰宽分布。
 
  四、模式选择的核心原则
 
  样品特性优先:
 
  窄分布样品选单峰模式,宽分布样品选通用或多峰模式。
 
  未知样品建议先用通用模式筛查,再根据结果调整模式。
 
  精度与效率平衡:
 
  单峰模式精度高但适用范围窄,通用模式兼容性强但可能牺牲部分精度。
 
  多峰模式需结合设备分辨率和算法能力选择。
 
  实际应用验证:
 
  通过重复测试或对比标准样品验证模式选择的合理性。
 
  例如,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分析陶瓷原料时,若通用模式结果与单峰模式差异显著,需重新评估样品分布特性。
Top